推广 热搜: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考察重点

   日期:2024-06-07     来源:www.sishuzi.com    浏览:320    
文章简介: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大和改进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建议》,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的要紧配套政策。《建议》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明确了...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大和改进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建议》,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的要紧配套政策。《建议》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明确了各个方面的考察重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关于加大和改进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建议》答记者问全文:

问1:国务院文件印发后,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建议》颁布的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全方位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最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需要2014年颁布规范高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建议。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进步、培养个性专长、扭转唯分数论的要紧举措。该评价工作从2002年开始,现在所有省份均已拓展,但还存在评价需要各地不1、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这次改革重在进一步规范,确保程序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

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义重大。第一,将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生活,激起潜能,主动进步,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训练,全方位提高德智体美各方面综合素质。第二,使人才选拔标准愈加全方位,方法愈加科学,能够帮助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进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达成知行合一。

问2:《建议》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请介绍一下研制过程?

答:打造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价体系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要紧目的之一。对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研究、谋划与高中新课改同时起步,到今天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在这段时间,研制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委托专业机构拓展了有关国际比较研究,对各地中小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有关重大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组织拓展了全方位论证。二是规划纲要颁布后,即组织思想品德、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专家,教育评价专家、心理专家,高中校长、教师等,参与文件的研究起草。三是召开十多次征求建议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书面向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征求了建议,反复修改,十几易其稿。国务院推行建议与两省市试点策略发布后,依据社会各方面建议,作了进一步修改健全,细化了相关需求。

问3: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应遵守什么基本原则?

答:《建议》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共,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是指导性原则,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成长过程,激起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三是客观性原则,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四是公正性原则,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问4: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评价内容怎么样做到可考察、可比较?

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建议》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明确了各个方面的考察重点。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合、社会组织做免费服务的状况。再如在艺术素养方面,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专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就等。

长期以来大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步是有需要的,如热爱集体、关心别人、有社会责任感等,这类需要比较抽象,很难直接把握。为此,《建议》强调综合素质评价重视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尤其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方位进步状况和个性专长。如思想品德方面,不只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是可以考察、可以比较的。

问5:综合素质评价应遵循哪种程序?

答:《建议》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用。五个程序前后连贯,一环扣一环。同时对每一个程序的时间、责任主体等有关需要做了明确规定。如写实记录由学生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做指导,不是代替学生记。要准时记录,突出重点,重视写实。再如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遴选出来的材料要具备典型性、代表性。用于招生用的材料,学校要进行公示,有关教师要签字确认。这类规定很明确具体,旨在规范评价过程,防止各行其是。

问6:综合素质材料用尤为重要,对此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关于材料用问题,《建议》做出了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用于学生教育时,由高中学校进行。高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写实记录及有关事实材料,剖析把握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学生可以在成长事实的记录中,不断发现和提高自我,打造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二是用于高校招生时,由招生院校进行。高等学校要拟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方法,组织教师等专业职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剖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法做出客观评价,高中教师不参与,有益于评价的公平公正。

问7:请问怎么样确保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可信?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